仆本儒家子,待詔金馬門。
塵忝親近地,孤負圣明恩。
一旦奉優(yōu)詔,萬里牧遠人。
可憐島夷帥,自稱為使君。
身騎牂牁馬,口食涂江鱗。
暗淡緋衫故,斕斑白發(fā)新。
是時歲二月,玉歷布春分。
頒條示皇澤,命宴及良辰。
冉冉趨府吏,蚩蚩聚州民。
有如蟄蟲鳥,亦應(yīng)天地春。
薰草席鋪座,藤枝酒注樽。
中庭無平地,高下隨所陳。
蠻鼓聲坎坎,巴女舞蹲蹲。
使君居上頭,掩口語眾賓。
勿笑風俗陋,勿欺官府貧。
蜂巢與蟻穴,隨分有君臣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
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