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霜枯萬物,退谷如春時。窮冬涸江海,杯湖澄清漪。
湖盡到谷口,單船近階墀。湖中更何好,坐見大江水。
欹石為水涯,半山在湖里。谷口更何好,絕壑流寒泉。
松桂蔭茅舍,白云生坐邊。武昌不干進,武昌人不厭。
退谷正可游,杯湖任來泛。湖上有水鳥,見人不飛鳴。
谷口有山獸,往往隨人行。莫將車馬來,令我鳥獸驚。
元結(719-772年),字次山,號漫叟、聱叟、浪士、漫郎,唐代道家學者。原籍河南(今河南洛陽),后遷魯山(今河南魯山縣),天寶六載(747)應舉落第后,歸隱商余山,道家思想對元結影響深遠。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。安祿山反,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(今湖北大冶境內),因號猗玗子。乾元二年(759),任山南東道節(jié)度使史翙幕參謀,招募義兵,抗擊史思明叛軍,保全十五城。代宗時,任道州刺史,調容州,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,政績頗豐。約大歷七年(約772年)入朝,后卒于長安。原有著作多部,均佚?,F(xiàn)存的集子常見者有明郭勛刻本《唐元次山文集》、明陳繼儒鑒定本《唐元次山文集》、淮南黃氏刊本《元次山集》。今人孫望校點有《元次山集》。(生卒見元結墓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