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歲元日樂,不謝往年春。知向來心道,誰為昨夜人。
張說(yuè)(667年-730年),字道濟,一字說之,河南洛陽人,唐朝政治家、文學家。
張說早年參加制科考試,策論為天下第一,歷任太子校書、左補闕、右史、內供奉、鳳閣舍人,參與編修《三教珠英》,因不肯誣陷魏元忠,被流放欽州。后來,張說返回朝中,任兵部員外郎,累遷工部侍郎、兵部侍郎、中書侍郎,加弘文館學士。
張說拜相后,因不肯黨附太平公主,被貶為尚書左丞,后拜中書令,封燕國公。姚崇拜相后,張說被貶為相州刺史,又貶岳州刺史,在蘇颋進言下,改任荊州長史。張說在擔任天兵軍大使時,持節(jié)安撫同羅、拔曳固等部,討平突厥叛將康待賓,被召拜為兵部尚書。后又討平康愿子叛亂,建議裁撤鎮(zhèn)軍,整頓府兵,升任中書令,加集賢院學士,并倡議唐玄宗封禪泰山,進封右丞相。
張說脾氣暴躁,與同僚關系不睦,而且生性貪財,因此遭到彈劾,被免去中書令,后被迫致仕。不久,張說被起復,先為右丞相,又任左丞相。開元十八年(730年),張說病逝,時年六十四歲。追贈太師,謚號文貞。
張說前后三次為相,執(zhí)掌文壇三十年,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,與許國公蘇颋齊名,號稱“燕許大手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