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扁舟以適楚兮,過屈原之遺宮。覽江上之重山兮,曰惟子之故鄉(xiāng)。伊昔放逐兮,渡江濤而南遷。去家千里兮,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。悲夫!人固有一死兮,處死之為難。徘徊江上欲去而未決兮,俯千仞之驚湍。賦懷沙以自傷兮,嗟子獨何以為心。忽終章之慘烈兮,逝將去此而沉吟。
“吾豈不能高舉而遠游兮,又豈不能退默而深居?獨嗷嗷其怨慕兮,恐君臣之愈疏。生既不能力爭而強諫兮,死猶冀其感發(fā)而改行。茍宗國之顛覆兮,吾亦獨何愛于久生。托江神以告冤兮,馮夷教之以上訴。歷九關而見帝兮,帝亦悲傷而不能救。懷瑾佩蘭而無所歸兮,獨惸惸乎中浦。”
峽山高兮崔嵬,故居廢兮行人哀。子孫散兮安在,況復見兮高臺。自子之逝今千載兮,世愈狹而難存。賢者畏譏而改度兮,隨俗變化斫方以為圓。黽勉于亂世而不能去兮,又或為之臣佐。變丹青于玉瑩兮,彼乃謂子為非智。
“惟高節(jié)之不可以企及兮,宜夫人之不吾與。違國去俗死而不顧兮,豈不足以免于后世?”
嗚呼!君子之道,豈必全兮。全身遠害,亦或然兮。嗟子區(qū)區(qū),獨為其難兮。雖不適中,要以為賢兮。夫我何悲?子所安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