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世本儒術(shù),所談圣人篇。
圣篇辟乎道,信謂天地根。
眾賢發(fā)蘊奧,授業(yè)稱專門。
傳箋與注解,璨璨今猶存。
始欲沿其學(xué),陳跡不可言。
唯余兵家說,自昔罕所論。
因暇聊發(fā)篋,故讀尚可溫。
將為文者備,豈必握武賁。
終資仁義師,焉愧道德藩。
揮毫試析理,已厭前輩繁。
信有一日長,可壓千載魂。
未涉勿言淺,尋流方見源。
廟謀盛夔禼,正議滅烏孫。
吾徒誠合進,尚念有新尊。
少本江南客,今為河曲游。
歲時憂漾溢,日夕見奔流。
嚙岸侵民壤,飄槎閣雁洲。
峻門波作箭,古郡鐵為牛。
目極高飛鳥,身輕不及舟。
寒冰狐自聽,源水使嘗求。
密樹隨灣轉(zhuǎn),長罾刮浪收。
如何貴沈玉,川興是諸侯。
兄為太守兩輪朱,仲泛吳人燕尾艫。
且看洞庭多橘柚,莫懷江國有枌榆。
少游山水殊非俗,老愛詩書又似愚。
百事輸君休問我,風(fēng)沙不比在云湖。
尊王興霸國,古莫重齊桓。
仲尼書大法,亦莫重更端。
文章革浮澆,近世無如韓。
健筆走霹靂,龍蛇奮潛蟠。
揚風(fēng)何端倪,鼓蕩巨浸瀾。
明珠及百怪,容畜知曠寬。
其後漸衰微,余襲猶未彈。
我朝三四公,合力興憤嘆。
幸時構(gòu)明堂,愿為櫨與欒。
期琢宗廟器,愿備次玉玕。
謝公唱西都,予預(yù)歐尹觀。
乃復(fù)元和盛,一變將為難。
行將三十載,衣被劇纖紈。
後生喜成功,往往舞朱干。
君家兄弟賢,挺拔尤堅宗。
譬彼登泰山,孰辨云徑盤。
忽在高高巔,兩腋猶插翰。
我久知子名,曾未接子驩。
前者和君詩,薄言慚兒肝。
淮南喜子來,袖刺字未漫。
明昌聞渡江,留書特相安。
今又獲嘉辭,至味非咸酸。
退之昔負(fù)天下才,掃掩眾說猶除埃。
張籍盧仝斗新怪,最稱東野為奇瑰。
當(dāng)時辭人固不少,漫費紙札磨松煤。
歐陽今與韓相似,海水浩浩山嵬嵬。
石君蘇君比盧籍,以我擬郊嗟困摧。
公之此心實扶助,更後有力誰論哉。
禁林晚入接俊彥,一出古紙還相哀。
曼卿子美人不識,昔嘗吟唱同樽罍。
因之作詩答原甫,文字駃穩(wěn)如刀裁。
怪其有紙不寄我,如此出語亦善詼。
往年公贈兩大軸,於今愛惜不輒開。
是時有詩述本末,值公再入居蘭臺。
崇文庫書作總目,未暇綴韻酬草萊。
前者京師競分買,罄竭舊府歸鄒枚。
自慚把筆粗成字,安可遠與鍾王陪。
文墨高妙公第一,宜用此紙傳將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