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啼濕哭
gàn tí shī kū
Dry crying
“干啼濕哭”的成語拼音為:gàn tí shī kū,注音:ㄍㄢˋ ㄊㄧˊ ㄕ ㄎㄨ,詞性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哭泣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《北齊書·尉景傳》:“景曰:‘小兒慣去,放使作心腹,何須干啼濕哭不聽打耶!’”,基本解釋:干啼:沒有眼淚地啼哭。濕哭:有眼淚地啼哭。無淚和有淚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(xiàn)的各種表情。亦作“濕哭干啼”。,例句:唐代·杜甫《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》:“乃是歌舞處,飲酒不干啼濕哭?!?
拼音 |
gàn tí shī kū |
注音 |
ㄍㄢˋ ㄊㄧˊ ㄕ ㄎㄨ |
詞性 |
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哭泣 |
英文 |
Dry crying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干啼:沒有眼淚地啼哭。濕哭:有眼淚地啼哭。無淚和有淚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(xiàn)的各種表情。亦作“濕哭干啼”。 |
出處 |
《北齊書·尉景傳》:“景曰:‘小兒慣去,放使作心腹,何須干啼濕哭不聽打耶!’” |
例句 |
唐代·杜甫《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》:“乃是歌舞處,飲酒不干啼濕哭?!?/td>
|
補(bǔ)充糾錯(cu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