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耳忘私
gōng ěr wàng sī
Public ear forgets private
“公耳忘私”的成語(yǔ)拼音為:gōng ěr wàng sī,注音:ㄍㄨㄥ ㄦˇ ㄨㄤˋ ㄙ,詞性:作謂語(yǔ)、賓語(yǔ)、定語(yǔ);指一心為公,年代:古代成語(yǔ),出處:漢·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則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國(guó)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茍就,害不茍去,唯義所在,上之化也。”,基本解釋?zhuān)阂恍臑楣鼌s私事。同“公爾忘私”。,例句:唐代韓愈《送韓伯彥赴闕表》:“臣乃肺腑之言,舍私而就公者也,公耳忘私乃治績(jī)之則。”
拼音 |
gōng ěr wàng sī |
注音 |
ㄍㄨㄥ ㄦˇ ㄨㄤˋ ㄙ |
詞性 |
作謂語(yǔ)、賓語(yǔ)、定語(yǔ);指一心為公 |
英文 |
Public ear forgets private |
年代 |
古代成語(yǔ) |
解釋 |
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。同“公爾忘私”。 |
出處 |
漢·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則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國(guó)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茍就,害不茍去,唯義所在,上之化也?!?/td>
|
例句 |
唐代韓愈《送韓伯彥赴闕表》:“臣乃肺腑之言,舍私而就公者也,公耳忘私乃治績(jī)之則。” |
補(bǔ)充糾錯(cu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