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| tiě mù | 注音 | ㄊㄧㄝ ˇ ㄇㄨˋ |
首字母 | tm | 詞性 | 名詞 |
近義詞 | 鐵屏障、鐵簾、鐵墻、鐵幕幕布 | ||
反義詞 | 開放、解封、自由、開放化 | ||
基本解釋 | 1.古代戰(zhàn)士臂膀和腿上用鐵片制成的護套。 2.借指征戰(zhàn)之士。 3.比喻政治上的嚴密控制和獨裁統(tǒng)治。 |
鐵幕(Iron Curtain)原意封鎖某國家或某集團,后轉(zhuǎn)為某國家或某集團對自己實行鐵桶似的禁錮。該詞出現(xiàn)于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后。當時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在眾議院宣稱:“要在布爾什維克主義周圍裝上鐵幕”。1946年3月5日,英國前首相溫斯頓·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的演說中(鐵幕演說),運用“鐵幕”一詞之意而首先公開使用,攻擊蘇聯(lián)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“用鐵幕籠罩起來”。此后,西方國家(資本主義國家)用“鐵幕國家”來蔑稱社會主義國家。
溫斯頓·丘吉爾的“鐵幕演說”,正式拉開了美國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,與蘇聯(lián)、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“冷戰(zhàn)”序幕。而1947年3月12日,美國杜魯門主義出臺,標志著冷戰(zhàn)正式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