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| fán fāng | 注音 | ㄈㄢ ㄈㄢ ㄈㄢ |
首字母 | ff | 詞性 | 名詞 |
近義詞 | 市場、商販、市集、集市、市井、街市 | ||
反義詞 | 鄉(xiāng)村、田園、荒野、荒地 | ||
基本解釋 | 1.唐宋時代供外國商人聚居的場所。廣州﹑揚州﹑泉州等港口城市均有設置。蕃,通"番"。 |
蕃坊,又作“番坊”、“蕃巷”,指的是中國唐宋時期阿拉伯、波斯穆斯林僑民在華聚居區(qū),伊斯蘭教傳人中國的早期組織形式。當時來華的阿拉伯(大食)、波斯商賈被稱作“蕃商”、“蕃客”,故名。由于在蕃坊居住的以外國商人居多因此有用于番貨交易的番市。
作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早期組織形式,坊內伊斯蘭教與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習俗密切結合,有類似“政教合一”的性質,與中世紀阿拉伯地區(qū)伊斯蘭教的組織制度相似;同時蕃坊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國政府管轄和領導,為中國政府服務。這是蕃坊組織的一大特點。故史學家認為,蕃坊的伊斯蘭教雖屬外來民族或僑民之宗教,但它是中國伊斯蘭教史上最早的穆斯林組織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