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
(版本2)
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為汁,
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
1、陳昳,陳朗.讀故事賞古詩:少年兒童出版社,2015.01:第150頁
2、畢磊菁.藝術(shù)知識與文學常識: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,2011年4月第二次印刷:14
1、莫休.二十位王爺?shù)墓适拢航鸲艹霭嫔纾?014.11:第49頁
2、李文初等.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.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92年09月:279-281
1、中國作協(xié)創(chuàng)研部選編.2008年中國隨筆精選:長江文藝出版社,2009.01:第17頁
2、羅貫中.三國演義 :北方文藝出版社,2013年4月:439-444
曹植(192年-232年12月27日),字子建,沛國譙縣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生于東武陽(今山東莘縣,一說鄄城),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后謚號“思”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
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,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,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,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。其代表作有《洛神賦》《白馬篇》《七哀詩》等。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“三曹”。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,留有集三十卷,已佚,今存《曹子建集》為宋人所編。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“情兼雅怨,體被文質(zhì)”的特色,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,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占八斗”的評價。文學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“骨氣奇高,詞彩華茂,情兼雅怨,體被文質(zhì),粲溢今古,卓爾不群?!辈⒃凇对娖贰分邪阉袨槠返谧罡叩脑娙?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