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國三公
yī guó sān gōng
divided leadership
“一國三公”的成語拼音為:yī guó sān gōng,注音:ㄧ ㄍㄨㄛˊ ㄙㄢ ㄍㄨㄥ,詞性:偏正式;作賓語、定語;含貶義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,基本解釋:公: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。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權(quán)不統(tǒng)一,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。,例句:武夫當(dāng)?shù)绖輿皼?,~誰適從?!锊號|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七十四回
拼音 |
yī guó sān gōng |
注音 |
ㄧ ㄍㄨㄛˊ ㄙㄢ ㄍㄨㄥ |
詞性 |
偏正式;作賓語、定語;含貶義 |
英文 |
divided leadership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公: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。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權(quán)不統(tǒng)一,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。 |
出處 |
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 |
例句 |
武夫當(dāng)?shù)绖輿皼?,~誰適從。 ★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七十四回 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