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道:宇宙深遠廣闊無邊,五運循環(huán)不息。其中有盛衰的不同,隨之而有損益的差別,請你告訴我五運中的平氣,是怎樣命名?怎樣定其標志的?
岐伯答道:你問得真有意義!所謂平氣,木稱為“敷和”,散布著溫和之氣,使萬物榮華;火稱為“升明”,明朗而有盛長之氣,使萬物繁茂;土稱為“備化”,具備著生化萬物之氣,使萬物具備形體;金稱為“審平”,發(fā)著寧靜和平之氣,使萬物結實;水稱為“靜順”,有著寂靜和順之氣,使萬物歸藏。
黃帝道:五運不及怎樣?
岐伯說:如果不及,木稱為“委和”,無陽和之氣,使萬物萎靡不振;火稱為“伏明”,少溫暖之氣,使萬物暗淡無光;土稱為“卑監(jiān)”,無生化之氣,使萬物萎弱無力;金稱為“從革”,無堅硬之氣,使萬物質(zhì)松無彈力;水稱為“涸流”,無封藏之氣,使萬物干枯。
黃帝道:太過的怎樣?
岐伯說:如果太過,木稱為“發(fā)生”,過早地散布溫和之氣,使萬物提早發(fā)育;火稱為“赫曦”,散布著強烈的火氣,使萬物烈焰不安;土稱為“敦阜”,有著濃厚堅實之氣,反使萬物不能成形;金稱為“堅成”,有著強硬之氣,使萬物剛直;水稱為“流行”,有溢滿之氣,使萬物漂流不能歸宿。
黃帝道:以上三氣所標志的年份,請告訴我它們的不同情況?
岐伯說:你所問得真精細極了!敷和的年份,木的德行不達于四方上下,陽氣舒暢,陰氣散布,五行的氣化都能發(fā)揮其正常的功能。其氣正直,其性順從萬物,其作用如樹木枝干的曲直自由伸展,其生化能使萬物繁榮,其屬類是草木,其權利是發(fā)散,其氣候是溫和,其權利是表現(xiàn)是風,應于人的內(nèi)臟是肝;肝畏懼清涼的金氣(金克木),肝開竅于目,所以主目,在谷類是麻,果類是李,其所充實的是核,所應的時令是春,其所應的動物,在蟲類是毛蟲,在畜類是犬,其在顏色是蒼,其所充養(yǎng)的是筋,如發(fā)病則為里急而脹滿,其在五味是酸,在五音是角,在物體來說是屬于中堅的一類,其在五行成數(shù)是八。
升明的年份,南方火運正常行令,其德行普及四方,使五行氣化平衡發(fā)展。其氣上升,其性急速,其作用是燃燒,其在生化能使繁榮茂盛,其屬類是火,其權力是使光明顯耀,其氣候炎暑,其權力的表現(xiàn)是熱,應于人體內(nèi)臟是心;心畏懼寒冷的水氣(水克火),心開竅于舌,所以主于舌,其在谷類是麥,果類是杏,其所充實的是絡,所應的時令是夏,所應的動物,在蟲類是羽蟲,在畜類是牛,其在顏色是黃,其所充養(yǎng)的是肉,如發(fā)病則為痞塞,其在五味是甘,在五音是宮,在物體來說是屬于肌膚一類,在五行生數(shù)是五。
備化的年份,天地的氣化協(xié)調(diào)和平,其德懷流布于四方,使五行氣化都能完善地發(fā)揮其作用。其氣和平,其性和順,其作用能高能下,其生化能使萬物成熟豐滿,其屬類是土,其權利是使之安靜,其氣候是濕熱交蒸,其權利的表現(xiàn)是濕,應于人體內(nèi)臟是脾;脾畏懼風(木克土),脾開竅于口,所以主于口,其在谷類是稷,果類是棗,其所充實的是肉,其所應的時令是長夏,所應的動物,在蟲類是倮蟲,在畜類是牛,在顏色是黃,其充養(yǎng)的是肉,若發(fā)病則為痞塞,在五味是甘,在五音是宮,在物體來說是屬于肌膚一類,在五行生數(shù)是五。
審平的年份,金的所化雖主收束,但無剝奪的現(xiàn)象,雖主肅殺,但無殘害的情況,五行的氣化都得宣暢清明。其氣潔凈,其性剛強,其作用是成熟散落,其生化能使萬物結實收斂,其屬類是金,其權力是為輕勁嚴肅,其氣候清涼,其權力的表現(xiàn)是燥,應于人體的內(nèi)臟是肺;肺畏火熱(火克金),肺開竅于鼻,所以主于鼻,其在谷類是稻,果類是桃,其所充實的是殼,所應的時令是秋,所應的動物,在蟲類是介蟲,在畜類是雞,其在顏色是白,其所充養(yǎng)的是皮毛,如發(fā)病則為咳嗽,其在五味是辛,在五音是商,在物體來說是屬于外面包裹一類,在五行成數(shù)是九。
靜順的年份,藏氣能納藏而無害于萬物,其德性平順而下行,五行的氣化都得完整。其氣明凈,其性向下,其作用為水流灌溉,其生化為凝固堅硬,其屬類為水,其權力是流動不息,其氣候嚴寒陰凝,其權力的表現(xiàn)是寒,應于人體的內(nèi)臟是腎;腎怕濕土(土克水),腎開竅于二陰,所以主于二陰,在谷類是豆,果類是栗,其所充實的是液汁,所應的時令是冬,所應的動物,在蟲類是鱗蟲,在畜類是豬,其在顏色是黑,其所充養(yǎng)的是骨髓,如發(fā)病則為厥,其在五味是咸,在五音是羽,在物體來說是屬于流動的液體一類,在五行成數(shù)是六。
所以生長化收藏的規(guī)律不容破壞,萬物生時而不殺傷,長時而不削罰,化時而不制止,收時而不殘害,藏時而不抑制,這就叫做平氣。
委和的年份,稱為勝生。生氣不能很好的行使職權,化氣于是發(fā)揚(土不畏木),長氣自然平靜(木不能生火),收令于是提早(金勝木),而涼雨不時下降,風云經(jīng)常發(fā)起,草木不能及時繁榮,并且易于干枯凋落,萬物早秀早熟,皮肉充實。其氣收斂,其作用拘束,不得曲直伸展,在人體的變動是筋絡拘攣無力,或者易于驚駭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肝,在果類是棗、李,其所充實的是核和殼,在谷類是稷、稻,在五味是酸、辛,在顏色是白而蒼,在畜類是犬和雞,在蟲類是毛蟲和介蟲,所主的氣候是霧露寒冷之氣,在聲音是角、商,若發(fā)生病變則搖動和恐懼,這是由于木運不及而從金化的關系。所以少角等同判商。若逢厥陰風木司天,則不及的木運得司天之助,也可以成為平氣,所以委和逢上角,則其氣可與正角相同。若逢陽明燥金司天,則木運更衰,順從金氣用事,而成為金之平氣,所以逢上商便和正商相同。在人體可發(fā)生四肢萎弱、癰腫、瘡瘍、生蟲等病,這是由于雅氣傷肝的關系。如正當太陰濕土司天,因土不畏,亦能形成土氣用事,而成為土之平氣,所以逢上宮則和正宮相同。故委年的年份,起初是一片肅殺的景象,但隨之則為火熱蒸騰,其災害應于三(東方),這是由于金氣克木,迫使火氣前來報復。當火氣來復,主多飛蟲、蛆蟲、蛆蟲和雉木郁火復,發(fā)為雷霆。
伏明的年份,稱為勝長。長氣不得發(fā)揚,藏氣反見布散,收氣也擅自行使自行使職權,化氣平定而不能發(fā)展,寒冷之氣?,F(xiàn),暑熱之氣衰薄,萬物雖承土的化氣而生,但因火運不足,既生而不能成長,雖能結實,然而很小,及至生化的時候,已經(jīng)衰老,陽氣屈伏,蟄蟲早藏?;饸庥艚Y,所以當其發(fā)作時,必然橫暴,其變動每隱現(xiàn)多變,在人體病發(fā)為痛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心,其在果類為栗和桃,其所充實的是絡和汁,在谷類是豆和稻,在五味是苦和咸,在顏色是玄和丹,在畜類是馬和豬,在蟲類是羽蟲鱗蟲,在氣候主冰雪霜寒,在聲音是徽、羽,若發(fā)生病變則為精神昏亂,悲哀易忘,這是火運不及而從水化的關系。所以少徽和少羽相同。若逢陽明燥金司天,因金不畏火,形成金氣用事,而成為金之平氣,所以伏明逢上商則與正商相同。故所發(fā)之病,是由于邪氣傷心,火運衰,所以有陰凝慘淡,寒風凜冽的現(xiàn)象,但隨之而暴雨淋漓不止,其災害于九(南方),這是土氣來復,以致暴雨下注,雷霆震驚,烏云蔽日,陰雨連綿。
卑監(jiān)的年份,稱為減化。土的化氣不得其令,而木的生氣獨旺,長氣自能完整如常,雨水不能及時下降,收氣平定,風寒并起,草木雖繁榮美麗,但秀而不能成實,所成的只是空殼或飽滿的一類東西。其七散漫,其作用不足而過于靜定,在人體的變動為病發(fā)瘡瘍,膿多、潰爛、癰腫,并發(fā)展為水氣不行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脾,在果類是李和栗,其所充實的是液汁和核,在谷類是豆和麻,在五味是酸、甘,在顏色是蒼、黃,在畜類是牛和犬,在蟲類是倮蟲毛蟲,因木勝風動,有振動摧折之勢,在聲音是宮、角,若發(fā)生病變則為脹滿否塞不通,這是土運不及而從木化的關系。所以少宮和少角相同。若逢太陰濕土司天,雖土運不及,但得司天之助,也可成為平氣,所以監(jiān)逢上宮則和正宮相同。若逢厥陰風木司天,則土運更衰,順從木氣用事,而成為木知平氣,所以逢上角則和正角相同。在發(fā)病來講,消化不良的泄瀉,是邪氣傷脾的關系。土衰木勝,所以見風勢振動,摧折飄揚的現(xiàn)象,隨之而草木干枯凋落,其災害應于中宮而通于四方。由于金氣來復,所以有主敗壞折傷,由于戶;有如虎狼之勢,清氣發(fā)生作用,生氣便被抑制而不能行使權力。
從革的年份,稱為折收,收氣不能及時,生氣得以發(fā)揚,長氣和化氣合而相得,火于是得以施行其權力,萬物繁盛。其氣發(fā)揚,其作用急噪,在人體的變動發(fā)病為咳嗽失音、煩悶氣逆,發(fā)展為咳嗽氣喘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肺,在果類是李和杏,其所充實的是殼和絡,在谷類是麻和麥,在五味是苦與辛,在顏色是白和朱紅,在畜類是雞和羊,在蟲類是介蟲羽蟲。因為金虛火勝,主有發(fā)光灼熱之勢,在聲音是商、徽,若發(fā)生病變則為噴嚏、咳嗽、鼻塞流滋、衄血,這是因金運不及而從火化的關系。所以少商和少徽相同。若逢陽明燥金司天,則金運雖不及,得司天之助,也能變?yōu)槠綒?,所以從革逢上商就和正商相同。若逢厥陰風木司天,因金運不及,木不畏金,亦能形成木氣用事而成為木知平氣,所以逢上角便和正角相同。其病變是由于邪氣傷于肺臟。因金衰火旺,所以火勢炎熱,但隨之見冰雪霜雹,其災害應于七(西方)。這是水氣來復,故主如鱗蟲伏藏,豬、鼠之陰沉,冬藏之氣提早而至,于是發(fā)生大寒。
涸流的年份,稱為反陽。藏氣衰弱,不能行使其封藏的權力,化氣因而昌盛,長氣反見宣行而布達于四方,蟄蟲應藏而不藏,土潤澤而泉水減少,草木條達茂盛,萬物繁榮秀麗而豐滿。其氣不得流暢,故其作用為暗中滲透泄,其變動為癥結不行,發(fā)病為干躁枯槁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腎,在果類是棗、杏,其所充實的是汁液和肉,在谷類是黍和稷,在五味是甘、咸,在顏色是黃、黑,在畜類是豬、牛,在蟲類是鱗蟲倮蟲,水運衰,土氣用事,故主有塵土昏郁的現(xiàn)象,在聲音是羽、宮,在人體的病變?yōu)轲糌屎拖虏康陌Y結,這是水運不及而從土化的關系。所以少羽和少宮相同。若逢土氣司天,則水運更衰,順從土氣用事,所以涸流逢上宮與正宮相同。其病見大小便不暢或閉塞不通,是邪氣傷于腎臟。因水運不及,故塵?;璞危蝮E然下雨,但歲之反見大風振動,摧折倒拔,其災害應于一(北方),這是木氣來復,所以又見毛蟲,善于變動而不主閉藏。
所以當運氣不及的年份,所勝與所不勝之氣,就乘其衰弱而行令,好象不速之客,不招自來,暴虐而毫無道德,結果反而他自己受到損害,這是子來報復的關系。凡施行暴虐輕微的所受的報復也輕,厲害的所受到的報復也厲害,這種有勝必有復的情況,是運氣中的一種常規(guī)。
發(fā)生的年份,稱為啟陳。土氣疏松虛薄,草木之青氣發(fā)榮,陽氣溫和布化于四方,陰氣隨陽氣而動,生氣淳厚,化生萬物,萬物因之而欣欣向榮。其變化為生發(fā),萬物得其氣則秀麗,其權力為散布,其權力的表現(xiàn)為舒展暢達,其在人體的變動是眩暈和巔頂部的疾病,其正常的性能是風和日暖,使萬物奢靡華麗,推陳出新,若變動為狂風振怒,把樹木摧折拔倒,在谷類是麻、稻,在畜類是雞、犬,在果類是李、桃,在顏色是青、黃、白三色雜見,在五味是酸、甘、辛,其象征為春天,在人體的經(jīng)絡是足厥陰族少陽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肝、脾,在蟲類是毛蟲介蟲,在物體屬內(nèi)外堅硬的一類,若發(fā)病則為怒。這是木運太過,是為太角,木太過則相當于金氣司天,故太角與上商同。若逢上徽,正當火氣司天,木運太過亦能生火,火性上逆,木旺克土,故病發(fā)氣逆、吐瀉。木氣太過失去了正常的性能,則金之收氣來復,以致發(fā)生秋令勁切的景象,甚則有肅殺之氣,氣候清涼,草木凋零,若為人們的病變,則邪氣傷在肝臟。
赫曦的年份,稱為蕃茂。少陰之氣從內(nèi)而化,陽氣發(fā)揚在外,炎暑的氣候施行,萬物得以昌盛。其生化之氣為成長,火氣的性質(zhì)是上升,其權力是閃爍活動,其權力的表現(xiàn)為顯露聲色,其變動能使燒灼發(fā)熱,并且因為過熱而繚亂煩擾,其正常的性能是暑熱郁郁蒸,其變化則為熱度高張如烈火,在谷類是麥、豆,在畜類是羊、豬,在果類是杏、栗,在顏色是赤、白、黑,在五味是苦、辛、咸,其象征為夏天,在人體的經(jīng)脈是手少陰、手太陽和手厥陰、手少陽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心、肺,在蟲類是羽蟲鱗蟲,在人體屬脈絡和津液,在人體的病變是因為心氣實則笑,傷于暑則瘧疾、瘡瘍、失血、發(fā)狂、目赤。火運太過,若逢太陽寒水司天,水能勝火,適得其平,故赫曦逢上羽,則和正徽相同。水運既平,金不受克,所以收令得以正常,因水氣司天,水受火制,所以在人發(fā)病為厔。若火運太過又逢火氣司天,二火相合,則金氣受傷,故逢上徽則收氣不能及時行令。由于火運行令,過于暴烈,水之藏氣來復,以致時見陰凝慘淡的景象,甚至雨水霜雹,轉(zhuǎn)為寒冷,若見病變,多是邪氣傷于心臟。
敦阜的年份,稱為廣化。其德行渾厚而清靜,使萬物順時生長乃至充盈,土的至陰之氣充實,則萬物能生化而成形,土運太過,故見土氣蒸騰如煙,籠罩于山丘之上,大雨常下,濕氣用事,燥氣退避。其化圓滿,其氣豐盛,其權力則為靜,其權力的表現(xiàn)是周密而祥備,其變動則濕氣積聚,其性能柔潤,使萬物不斷得到潤澤,其變化則為暴雨驟至、雷霆震動、山崩堤潰,在谷類是稷、麻,在畜類是牛、犬,在果類是棗、李,在顏色是黃、黑、青,在五味是咸、酸,其象征為長夏,在人體的經(jīng)脈是足太陰、足陽明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脾、腎,在蟲類是倮蟲毛蟲,在物體屬于人體肌肉和植物果核的一類,在病變?yōu)楦怪忻洕M,四肢沉重,舉動不便,由于土運太過,木氣來復,所以大風迅速而來,其所見的疾病,多由邪氣傷于脾臟。
堅成的年份,稱為收引。天高氣爽潔凈,地氣亦清靜明朗,陽氣跟隨隱氣的權力而生化,因為陽明燥金之氣當權,于是萬物都成熟,但金運太過,故秋收之氣旺盛四布,以致長夏的化氣未盡而順從收氣行令。其化是提早收成,其氣是削伐,其權力過于嚴厲肅殺,它權力的表現(xiàn)是尖銳鋒利而剛頸,其在人體之變動為強烈的折傷和瘡瘍、皮膚病,其正常的性能是散布霧露涼風,其變化則為肅殺凋零的景象,在谷類是稻、黍,在畜類是雞、馬,在果類是桃、杏,在顏色是白、青、丹,它化生的在五味是辛、酸、苦,其象征為秋天,在人體上相應的經(jīng)脈是手太陰、手陽明,在內(nèi)臟是肺與肝,化生的在蟲類是介蟲羽蟲,生成物體是屬于皮殼和筋絡的一類,如果發(fā)生病變,大都為氣喘有聲而呼吸困難。若遇金運太過而逢火氣司天的年份,因為火能克金適得其平,所以說上徽與正商相同。金氣得到抑制,則木氣不受克制,生氣就能正常行令,發(fā)生的病變?yōu)榭人浴=疬\太過的年份劇變暴虐,各種樹木受到影響,不能發(fā)榮,使得草類柔軟脆弱都會焦頭,但繼之火氣來復,好象夏天的氣候前來相救,故炎熱的天氣又流行,蔓草被燒灼而漸至枯槁,人們發(fā)生病變,多由邪氣傷于肺臟。
流衍的年份,稱為封藏。寒氣執(zhí)掌萬物的變化,天地間嚴寒陰凝,閉藏之氣行使其權力,火的生長之氣不得發(fā)揚。其化為凜冽,其氣則堅凝,其權力為安靜,它權力的表現(xiàn)是流動灌注,其活動則或為漂浮,或為下瀉,或為灌溉,或為外溢,其性能是陰凝慘淡、寒冷霧氣,其氣候的變化為冰雪霜雹,在谷類是豆、稷,在畜類是豬、牛,在果類是栗、棗,顯露的顏色是黑、朱紅與黃,化生的五味是咸、苦、甘,其象征為冬天,在人體相應的經(jīng)脈是足少陰、足太陽,其應于內(nèi)臟為腎和心,化生的蟲類是鱗蟲倮蟲,生成物體屬充滿汁液肌肉的一類,如果發(fā)生病變是脹。若逢水氣司天,水運更太過,二水相合,火氣更衰,故流衍逢上羽,火生長之氣更不能發(fā)揮作用。如果水行太過,則土氣來復,而化氣發(fā)動,以致地氣上升,大雨不時下降,人們發(fā)生的病變,由于邪氣傷于腎臟。
以上論太過的年份,其所行使的權力,失去了正常的性能,橫施暴虐,而欺侮被我所勝者,但結果必有勝我者前來報復,若行使政令平和,合乎正常的規(guī)律,即使所勝的也能同化。就是這個意思。
黃帝問:天氣不足于西北,北方喊而西方?jīng)觯坏貧獠粷M于東南,南方熱而東方溫。這是什么緣故?
岐伯說:天氣有陰陽,地勢有高低,其中都有太過于不及的差異。東南方屬陽;陽氣有余,陽精自上而下降,所以南方熱而東方溫。西北方屬陰;陰氣有余,陰精自下而上奉,所以北方寒而西方?jīng)?。因此,地勢有高有低,氣候有溫有涼,地勢高的氣候寒涼,地勢地下的氣候溫熱。所以在西北寒涼的地方多脹病,在東南溫熱的地方多瘡瘍。脹病用下法則脹可消,瘡瘍用汗法則瘡瘍自愈。這是氣候和地理影響人體腠理開閉的一般情況,無非是太過和不及的區(qū)別罷了。
黃帝道:天氣寒熱與地勢高下對于人的壽夭,有什么關系?
岐伯說:陰精上承的地方,陽氣堅固,故其人長壽;陽精下降的地方,陽氣常發(fā)泄而衰薄,鼓其人多夭。
黃帝說:好。若發(fā)生病變,應怎樣處理?
岐伯說:西北方天氣寒冷,其病多外寒而里熱,應散其外寒,而涼其里熱;東南方天氣溫熱,因陽氣外泄,故生內(nèi)寒,所以應收斂其外泄的陽氣,而溫其內(nèi)寒。這是所謂“同病異治”即同樣發(fā)病而治法不同。所以說:氣候寒涼的地方,多內(nèi)熱,可用寒涼藥治之,并可以用湯液侵漬的方法,氣候溫濕的地方,多內(nèi)寒,可治以溫熱的方法,以加強內(nèi)部陽氣的固守。治法必須與該地的氣候相同,才能使之平調(diào),但必須辨別其相反的情況,如西北之人有假熱之寒病,東南之人有假寒之熱病,又當用相反的方法治療。
黃帝道:好。但有地處一州,而生化壽夭各有不同,是什么緣故?
岐伯道:雖在同一州,而地勢高下不同,故生化壽夭的不同,是地勢的不同所造成的。因為地勢高的地方,屬于陰氣所治,地勢低的地方,屬于陽氣所治。陽氣盛的地方氣候溫熱,萬物生化往往先四時而早成,陰氣盛的地方氣候寒冷,萬物常后于四時而晚成,這是地理的常規(guī),而影響著生化遲早的規(guī)律。
黃帝道:有沒有壽和夭的分別呢?
岐伯說:地勢高的地方,陰氣所治,故其人壽;地勢低下的地方,陽氣多泄,其人多夭。而地勢高下相差有程度上的不同,相差小的其壽夭差別也小,相差大的其壽夭差別也大,所以治病必須懂得天道和地理,陰陽的相勝,氣候的先后,人的壽夭,生化的時間,然后可以知道人體內(nèi)外形氣的病變了。
黃帝道:很對!一歲之中,有應當病而不病,臟氣應當相應而不相應,應當發(fā)生作用的而不發(fā)生作用,這是什么道理呢?
岐伯說:這是由于受這天氣的制約人,人身臟氣順從于天氣的關系。
黃帝道:請你詳細告訴我。
岐伯說:少陽相火思天的年份,火氣下臨于地,人身肺臟之氣上從天氣,燥金之氣起而用事,地上的草木受災,火熱如燒灼,金氣為之變革,且被消耗,火氣太過故暑熱流行,人們發(fā)生的病變?nèi)缈人?、噴嚏、鼻涕、衄血、鼻塞不利,口瘡、寒熱、浮腫;少陽司天則厥陰再泉,故風氣流行于地,沙塵飛揚,發(fā)生的病變?yōu)樾耐矗鸽渫?,厥逆,胸鬲不通,其變化急暴快速。陽明司天的年份,燥氣下臨于地,人生肝臟之氣上從天氣,風木之氣起而用事,故脾土必受災害,凄滄清冷之氣常見,草木被克伐而枯萎,所以發(fā)病為脅痛,目赤,眩暈,搖動,戰(zhàn)栗,筋萎不能久立;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,故暴熱至,地氣變?yōu)槭顭嵴趄v,在人則陽氣郁于內(nèi)而發(fā)病,小便不正常,寒熱往來如瘧,甚至發(fā)生心痛。火氣流行于冬令草木枯槁之時,氣候不寒而流水不得結冰,蟄蟲反外見而不藏。
太陽司天的年份,寒水之氣下臨于地,人身心臟之氣從天氣,火氣照耀顯明,火熱之氣起而用事,則肺金必然受傷,寒冷之氣非時而出現(xiàn),寒氣太過則水結成冰,因火氣被迫而應從天氣,故發(fā)病為心熱煩悶,咽喉干,常口渴,鼻涕,噴嚏,易于悲哀,時常呵欠,熱氣妄行于上,故寒氣來報復于下,則寒霜不時下降,寒復則神氣傷,發(fā)病為善忘,甚至心痛;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,土能制水,故土氣滋潤,水流豐盛,太陽司天則寒水之客氣加臨于三之氣,太陰在泉則濕土之氣下加臨于終之氣,水濕相合而從陰化,萬物因寒濕而發(fā)生變化,應在人身的病則為水飲內(nèi)蓄,腹中脹滿,不能飲食,皮膚麻痹,肌肉不仁筋脈不利,甚至浮腫,背部生癰。
厥陰司天的年份,風木之氣下臨于地,人身脾臟之氣上從天氣,土氣興起而隆盛,濕土之氣起而用事,于是水氣必受損,土從木化而受其克制,其功用亦為為之變易,人們發(fā)病的身體重,肌肉枯萎,飲食減少,口敗無味,風氣行于宇宙之間,云氣與萬物為之動搖,在人體之病變?yōu)槟垦?,耳鳴,厥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,風火相扇,故火氣橫行,地氣變?yōu)槭顭幔谌梭w則見大熱而消爍津液,血水下流,因氣候溫熱,故蟄蟲不藏而常見,流水不能成冰,其所發(fā)的病機急速。
少陰君火司天的年份,火熱之氣下臨于地,人身肺臟之氣上從天氣,燥金之氣起而用事,則草木必然受損,人們發(fā)病為氣喘,嘔吐,寒熱,噴嚏,鼻涕,衄血,鼻塞不通,暑熱流行,甚至病發(fā)瘡瘍,高熱,暑熱如火焰,有熔化金石之狀;少陰司天則陽明燥氣在泉,故地氣干燥而清凈,寒涼之氣常至,在病變?yōu)槊{痛,好嘆息,肅殺之氣行令,草木發(fā)生變化。
太陰司天的年份,濕氣下臨于地,人身肺臟之氣上從天氣,寒水之氣起而用事,火氣必然受損,人體發(fā)病為胸中不爽,陰痿,陽氣大衰,不能振奮而失去作用,當土旺之時則感腰臀部疼痛,轉(zhuǎn)動不便,或厥逆;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,故地氣因凝閉藏,大寒便至,蟄蟲很早就伏藏,人們發(fā)病則心下痞塞而痛,若寒氣太過則土地凍裂,冰凍堅硬,病發(fā)為少腹痛,常常妨害飲食,水氣上乘肺金,則寒水外化,故少腹痛止,若水氣增多,則口味覺咸,必使水氣通行外泄,方可減退。
黃帝道:在同一年中,有的動物能胎孕繁殖,有的卻不能生育,這是什么氣使它這樣的?
岐伯說:六氣和五類動物之間,有相勝而制約的關系。若六氣與動物的五行相同,則生育力就強盛,如果不同,生育力就衰退。這是自然規(guī)律,萬物生化的常規(guī)。所以逢厥陰風木司天,毛蟲不生育,亦不耗損,友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,羽蟲同地之氣,故得以生育,火能克金,故介蟲不能生成;若厥陰在泉,毛蟲同其氣,則多生育,困木克土,故倮蟲遭受損耗,羽蟲靜而不育。少陰君火司天,羽蟲同其氣,故羽蟲不生育,亦不耗損,少陰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,介蟲同地之氣,故得以生育,金克木,故毛蟲不能生成;少陰在泉,羽蟲同其氣,則多生育,火克金,故介蟲遭受損耗且不得生育。太陰濕土司天,倮蟲同其氣,故倮蟲不生育,亦不耗損;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,鱗蟲同地之氣,故鱗蟲多生育,水克火,故羽蟲不能生成;太陰在泉,倮蟲同其氣,則多生育,土克水,故鱗蟲不能生成。少陽相火司天,羽蟲同其氣,故羽蟲不能生育,亦不耗損,少陽司天則厥陰風木在泉,毛木同地之氣,故多生育,木克土,故鱗蟲不能生成;少陽在泉,羽蟲同其氣,則多生育,火克金,故介蟲遭受損耗,而毛蟲靜而不育。陽明燥金司天,介蟲同天之氣,故介蟲靜而不生育,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,羽蟲同地之氣,則多生育,火克金,故介蟲不得生成;陽明在泉,介蟲同其氣,則多生育,,金克木,故毛蟲損耗,而羽蟲不能生成。太陽寒水司天,鱗蟲同天之化,故鱗蟲靜而不育,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,倮蟲同地之氣,故多生育;太陽在泉;鱗蟲同其氣,則多生育,水克火,故羽蟲損耗,倮蟲靜而不育。凡五運被六氣所乘的時候,被克之年所應的蟲類,則更不能孕育。所以六氣所主的司天在泉,各有制約的作用,自甲相合,而歲運在中,秉五行而立,萬物都有所生化,在泉之氣制約我所勝者,司天之氣制約歲氣之勝我者,司天之氣制色,在泉之氣制形,五類動物的繁盛和衰微,各自隨著天地六氣的不同而相應。因此有胎孕和不育的分別,生化的情況也不能完全一致,這是運氣的一種常度,因此稱之為中根。再中根之外的六氣,同樣根據(jù)五行而施化,所以萬物的生化有五氣、五味、五色、五類的分別,隨五運六氣而各得其宜。
黃帝道:這是什么道理?
岐伯說:根于中的叫做神機,它是生化作用的主宰,所以神去則生化的機能也停止;根于外的叫做氣立,假如沒有六氣在外,則生化也隨之而斷絕。故運各有制約,各有相勝,各有生,各有成。因此說:如果不知道當年的歲運和六氣的加臨,以及六氣和歲運的異同,就不足以談生化。就是這個意思。
黃帝道:萬物開始受氣而生化,氣散而有形,氣敷布而蕃殖,氣中的時候形象便發(fā)生變化,萬物雖不同,但這種情況是一致的。然而如五谷的資生,生化有厚有薄,成熟有少有多,開始和結果也有不同,這是什么緣故呢?
岐伯說:這是由于受在泉之氣所控制,故其生化非天氣則不生,非地氣則不長。
黃帝又道:請告訴我其中的道理。
岐伯說:寒、熱、燥、濕等氣,其氣化作用各有不同。故少陽相火在泉,則寒毒之物不生,火能克金,味辛的東西被克而不生,其所主之味是苦和酸,在谷類是屬青和火紅色的一類。陽明燥金在泉,則濕毒之物不生,味酸及屬生的東西都不生,其所主之味是辛、苦、甘,在谷類是屬于火紅和素色的一類。太陽寒水在泉,則熱毒之物不生,凡苦味的東西都不生,其所主之味是淡和咸,在谷類屬土黃和黑色一類。厥陰風木在泉,則消毒之物不生,凡甘味的東西都不生,其所主之味是酸、苦,在谷類是屬于青和紅色之類;厥陰在泉,則少陽司天,上陽下陰,木火相合,故其氣化專一,其味純正。少陰君火在泉,則寒毒之物不生,味辛的東西不生,其所主之味是辛、苦、甘,在谷類是屬于白色和火紅之類。太陰濕土在泉,燥毒之物不生,凡咸味及氣熱的東西都不生,其所主之味是甘和咸,在谷類是屬于土黃和黑色之類;太陰在泉,是土居地位,所以其氣化淳厚,足以制水,故咸味得以內(nèi)守,其氣專精而能生金,故辛味也得以生化,而于濕土同治。所以說:因司在天泉之氣不及而病不足的,用補法當順其氣,因太過而病有余的,治療時當逆其氣,根據(jù)其寒熱盛衰進行調(diào)治。所以說:從上、下、內(nèi)、外取治,總要探求致病的原因。凡體強能耐受毒藥的就給以性味厚的藥物,凡體弱不能耐受毒藥的就給以性味薄的藥物。就是這個道理。若病氣有相反的,如病在上,治其下;病在下的,治其上;病在中的,治其四旁。治熱病用寒藥,而用溫服法;治寒病用熱藥,而用涼服法;治溫病用涼藥,而用冷服法;治清冷的病用溫藥,而用熱服的方法。故用消發(fā)通積滯,用削法攻堅積,用吐法治上部之實,補法治虛癥瀉法治實癥,凡久病新病都可根據(jù)這些原則進行治療。
黃帝道:若病在內(nèi),不實也不堅硬,有時聚而有形,有時散而無形,那怎樣治療呢?
岐伯說:您問得真仔細!這種病如果沒有積滯的,應當從內(nèi)臟方面去探求,虛的用補法,有邪的可先用藥驅(qū)其邪,然后以飲食調(diào)養(yǎng)之,或用水漬法調(diào)和其內(nèi)外,便可使病痊愈。
黃帝道:有毒藥和無毒藥,服用時有一定的規(guī)則嗎?
岐伯說:病有新有久,處方有大有小,藥物有毒無毒,服用時當然有一定的規(guī)則。凡用大毒之藥,病去十分之六,不可再服;一般的毒藥,病去十分之七,不可再服;小毒的藥物,病去十分之八,不可再服;即使沒有毒之藥,病去十分之九,也不可再服。以后就用谷類、肉類、果類、蔬菜等飲食調(diào)養(yǎng),使邪去正復而病痊愈,不要用藥過度,以免傷其正氣。如果邪氣未盡,再用藥時仍如上法。必須首先知道該年的氣候情況,不可違反天人相應的規(guī)律。不要實證用補使其重實,不要虛癥誤下使其重虛,而造成使人天折生命的災害。不要誤補而使邪氣更盛,不要誤泄而損傷人體正氣,斷送了人的性命!
黃帝道;有久病的人,氣機雖已調(diào)順而身體不得康復,病雖去而形體依然瘦弱,應當怎樣處理呢?
岐伯說:您所問的真精細啊!要知道天地之氣化,是不可用人力來代行的,四時運行的規(guī)律,是不可以違反的。若經(jīng)絡已經(jīng)暢通,血氣已經(jīng)和順,要恢復正氣的不足,使與平常人一樣,必須注意保養(yǎng),協(xié)調(diào)陰陽,耐心等待天時,謹慎守護真氣,不使有所消耗,它的形體就可以壯實,生氣就可以長養(yǎng),這就是圣王的法度。所以《大要》上說:不要以人力來代替天地之氣化,不要違反四時的運行規(guī)律,必須善于調(diào)養(yǎng),協(xié)調(diào)陰陽,等待真氣的恢復。就是這個意思。
黃帝道:講得很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