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承宗,字稚繩,高陽人。身材高大,相貌奇特,滿臉絡腮胡,硬邦邦地挺立著。跟人說話,聲若洪鐘,響震屋瓦。最初為縣學生員在邊境省份講授經文,他來往于飛狐、拒馬之間,一直跑到白登,又從紇干、清波故道南下。喜歡跟隨一些低級武官和老兵們探求考察軍事險要地形和關隘,因此通曉邊防事務。
萬歷三十二年(1604)考中進士第二名,任命為編修,提拔為中允大夫?!拌钃簟笔伦儼l(fā)生后,大學士吳道南征求他的意見,孫承宗回答說:“事情涉及到東宮太子,不能不追究;事情牽連到鄭貴妃,不能深追究。龐保、劉成以下,不能不追究;龐保、劉成以上,不能深追究?!眳堑滥习凑账f的,將官司結案上報,這事才平定下來。派出主持應天府鄉(xiāng)試,發(fā)出的試題中寫了他的話,觸犯了那些拉幫結派的人的忌諱,準備利用考核外地官員的機會把他派往外地,學士劉一火景保護他,才得以避免。歷任太子諭德、洗馬等職。
熹宗皇帝即位,以左庶子的身份充當日講官?;实勖看温爩O承宗講課,都說:“很受到啟發(fā)?!彼詫λ貏e看重。天啟元年(1621)提升少詹事。這時沈陽、遼陽相繼失守,整個朝廷爭論得不可開交。御史方震孺請求罷免兵部尚書崔景榮,讓孫承宗代替他。朝臣也都以為孫承宗懂軍事,于是推舉他為兵部新增設的侍郎,主持東邊的戰(zhàn)局?;实鄄幌胱寣O承宗離開講席,二次上疏都不同意。天啟二年(1622)提拔為禮部右侍郎,協助管理詹事府。
不久,大清兵進逼廣寧,王化貞棄城逃跑,熊廷弼跟他一起進入關內。兵部尚書張鶴鳴害怕獲罪,外出巡視邊防。皇帝對東邊的戰(zhàn)局也很著急,于是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,入朝辦事。過了幾天,命令他以閣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務。孫承宗上疏說:“近年來部隊經常不操練,軍餉經常不能核實。用武將使用部隊,卻用文官去招募訓練。用武將臨陣指揮作戰(zhàn),卻用文官指揮調遣。用武將防備邊疆,卻每天在幕僚中增加文官。邊防事務由經略、督撫擔任,卻每天在朝廷詢問戰(zhàn)守的情況。這是最大的弊病?,F在國家應當加重武將的權力。選擇一個沉著杰出而有氣量謀略的人,授給他全權,使他能夠對副將以下的官兵自行處置,而不受到一些自以為是的文官的管制。對于邊防戰(zhàn)爭的小勝小敗,都不值得去過問,關鍵是要守住各關隘,不要讓敵人擅自入關,然后想辦法慢慢收復失地。”于是分別寫上安撫西部、救濟遼陽的難民、檢查京師部隊、增設永平大帥、修筑薊鎮(zhèn)的道路、開辟京東地區(qū)的屯田等對策?;实鄹吲d地采納了。這時邊防多次告急,內閣大臣只希望暫時相安無事,而議論卻一天比一天紛擾起來。孫承宗于是請求將熊廷弼交給法官,跟王化貞一起審判,以糾正朝中結黨袒護之風。又請求逮捕給事中明時舉、御史李達,以懲戒那些使得四川招致兵災戰(zhàn)亂的人。又請求查辦遼東巡撫方震孺、登萊監(jiān)軍梁之垣、薊州兵備邵可立,以警告那些占據官職沒有作為的人。各人先后都受到處分,朝廷大官為之動容,而那些仇視他、怨恨他的人也很多。
兵部尚書王在晉代替熊廷弼巡視治理遼東,與總督王象乾互相依靠勾結,十分親密。王象乾在薊門的時間很長,熟悉西部各民族的性情,西部人也很愛戴他。然而實際上沒有別的才能,只不過靠給一些財物來拉攏他們,希望能夠平安地以年紀大了離職罷了,王在晉計劃用西部兵襲擊廣寧,王象乾教導他說:“攻占廣寧,不能防守,罪責更大,不如設置險要重兵防守關隘。防守山海關以拱衛(wèi)北京城?!蓖踉跁x于是請求在山海關以外的八里鋪構筑重重關隘,派四萬人防守它。他的幕僚袁崇煥、沈翭、孫元化等人極力爭辯沒有結果,報告給首輔葉向高。葉向高說:“這事沒有辦法預料。”孫承宗請求親自前往裁決,皇帝十分高興,加封他為太子太保,賜給他蟒玉、銀幣。孫承宗抵達山海關,責問王在晉說:“新城建成后,就調舊城四萬人去防守嗎?”王在晉說:“不,應當另外增加兵力?!睂O承宗說:“照這樣的話,那么八里的范圍內就有八萬防守部隊了。一片石的西北方不應當布置部隊嗎?況且在八里之內構筑工事,新城的后背就是舊城的腳底下。舊城周圍按品守陣埋下的地雷是為敵人布置的呢,還是為新城兵布置的呢?新城能夠守得住,還要舊城干什么?如果守不住,那么四萬新兵逃奔舊城之下,是準備開關迎接他們進城呢,抑或是閉關把他們交給敵人呢?”王在晉回答說:“關外還有三道關口可以讓他們進入。”孫承宗說:“如果這樣的話,那么敵人來了而我軍照樣逃跑,還要舊關干什么?”王在晉說:“準備在山上建三座兵營,用來收容逃亡下來的士兵?!睂O承宗說:“士兵還沒有敗逃卻建兵營等著他們,這是教他們逃跑。況且逃亡部隊可以進入,敵人尾隨追擊也可以進入?,F在不為收復失地打算,卻劃地為牢困守,將來關隘一旦喪失,敵人每天騷擾京畿內地,京城以東能有一天安寧的日子嗎?”王在晉無言以對。孫承宗于是主張防守關外。監(jiān)軍閻鳴泰負責覺華島,袁崇煥負責寧遠衛(wèi)。王在晉不同意。主張防守中前所。原監(jiān)司邢慎言、張應吾從前線逃跑,此時正在山海關,都附和他。
當初,王化貞等人逃跑后,從寧遠以西的五城七十二堡全部被哈喇慎各部所占領,宣稱幫助政府軍保衛(wèi)邊防。前哨游擊左輔名義上駐扎中前所,實際上沒有離開八里鋪。孫承宗知道哈喇鎮(zhèn)各部不足以信任,而寧遠衛(wèi)、覺華島是可以守得住的,于是決定把自己的意見告訴王在晉,跟他推心置腹地談了七天七夜,最終得不到他的響應。回到朝廷,孫承宗說:“敵人尚未抵達鎮(zhèn)武而我軍自己焚燒了寧遠衛(wèi)、中前所,這是前日經略、巡撫的罪責;我軍放棄了寧遠衛(wèi)、中前所,敵人最終沒有到來,而我軍不敢出山海關一步,這是今日守城將官的罪責。將官躲進關內,沒有能力回轉他們畏懼敵人的心理來畏懼國法,將他們謀取私利的智慧轉化為謀求殺敵的智謀,這是我和經略大臣的罪責,與其拿百萬兩銀子浪費到毫無用處的筑城上,不如加固寧遠的要害地帶來防守敵人。八里鋪的四萬人擋住寧遠的沖要,與覺華島互為掎角之勢。敵人窺探城門,命令覺華島上的士兵從三岔出擊。摧毀浮橋,繞到敵后打擊敵人。不但可以保證邊防安全,而且還可以收復二百里失地??偠灾瑪橙说能姞I一定不能讓他們靠近山海關,杏山的難民一定不能丟下不管,不全部破除庸人的議論,遼東戰(zhàn)局就不可能有作為?!逼渌嘘P軍事建置的上疏又有十多道。皇帝都高興地接受了。不久,侍奉皇帝講席,孫承宗面告王在晉不能任用,于是把他改派為南京吏部尚書,并且斥責逃跑的臣子邢慎言等人,而八里鋪修筑新城的議論也就停息了。
王在晉離職后,孫承宗自告奮勇地請求去統帥部隊,皇上下詔通知各邊防,讓孫承宗以原官職統領山海關和薊、遼、天津、登、萊各地的軍事事務,相機行事,不受朝中節(jié)制。而任用閻鳴泰為遼東巡撫。孫承宗于是征召職方主事鹿繼善、王則古為軍中的贊畫官,從國庫請款八十萬兩出發(fā)。皇帝特意為他送行,賜給他尚方寶劍和坐蟒,內閣大臣一直把他送到崇文門外。到達山海關后,孫承宗命令總兵江應詔制定規(guī)章制度,僉事袁崇煥建造兵營房舍,舊將李秉誠操練火器,贊畫鹿繼善、王則古治理軍備,沈翭、杜應芳修理兵器,司務孫元化興筑炮臺,中書舍人宋獻、羽林經歷程倫主持購買馬匹,廣寧道僉事萬有孚主持采購木材。而派游擊祖大壽在覺華島輔助金冠,副將孫諫在前屯幫助趙率教,游擊魯之甲拯救難民,副將李承先操練騎兵,參將楊應乾招募遼人當兵。
這個時候,山海關的士兵名義有七萬人,但是沒有紀律,冒領軍餉的很多。孫承宗大規(guī)模清查,淘汰逃將幾百人,遣返河南、真定疲乏的士兵一萬多人,將魯之甲拯救的七千名難民派往前屯當兵。楊應乾召募的遼兵派出去戍守寧遠,和朝鮮商議派兵聲援。在東江犒勞毛文龍,命令他收復四衛(wèi)。發(fā)布檄文讓登州統帥沈有容前往占領廣鹿島。想以春防的名義親自前往登、萊商量進軍收復失地,而朝中的意思是先用兵遼東,所以不允許。江應詔被彈劾,孫承宗請求任用馬世龍代替他,以尤世祿、王世欽為南、北統帥,聽從馬世龍的指揮,還為馬世龍請求尚方寶劍,皇帝都同意了。馬世龍接受任命后,孫承宗為他筑臺,恭敬地實行授權禮儀。趙率教已在前屯駐守,將哈喇慎各部全部趕走,辦公的大本營還在八里鋪。王象乾建議設立水關,在關內鎮(zhèn)守,孫承宗不同意,于是將大本營定在高臺堡。
這時,大清兵放棄廣寧離去,遼東的流民進城居住。插漢的部隊把這消息報告了萬有孚,萬有孚計劃挾持西部人乘機殲滅他們,假充收復失地的功勞。孫承宗發(fā)布檄文說:“西部殺死我軍的,按照盟約所說的討伐他?!边@一仗,保全活口一千多人。皇帝喜好考察邊防情況,這時命令東廠派人到宮門前,報告這事情的全部情況,稱為“澄清事實”。等到魏忠賢專權,派他的黨羽劉朝、胡良輔、紀用等四十五人攜帶內庫的神炮、甲仗、弓箭之類武器數萬件到達山海關前,資助軍隊使用,又拿出白金十萬兩,蟒、麒麟、獅子、虎、豹等各種圖案的錢幣賞賜給官兵,賜給孫承宗蟒服、白金慰勞他,實際上是來偵察軍隊的情況。孫承宗正好出關巡視寧遠,半路上聽說了,立即上疏說:“宦官觀察部隊,自古以來都是被戒除的?!被实巯轮即饛退J拐叩絹砗?,聊具一杯清茶而已。
閻鳴泰出任巡撫,是孫承宗舉薦的,后來知道他沒有實際才干,有關軍事事情經常不跟他商量。閻鳴泰很不高興,請求辭職,孫承宗也稱病。言官們都挽留孫承宗,詆毀閻鳴泰,巡關御史潘云翼再上疏彈劾他,皇帝于是罷免閻鳴泰,而用張鳳翼代替他。張鳳翼膽小,又主張防守山海關。孫承宗不高興,于是再次出關巡視。抵達寧遠,召集將官討論防守情況,很多人都贊同張鳳翼的意見,唯獨只有馬世龍請求守衛(wèi)中后所,而袁崇煥、鹿繼善及副將茅元儀極力請求防守寧遠,孫承宗認為應該如此,意見才確定下來。命令祖大壽興修工事,袁崇煥、滿桂防守。在這之前,虎部偷偷跑出來搶劫,趙率教逮捕殺死四人。王象乾想殺趙率教報答虎部,孫承宗不同意。而孫承宗派遣的王楹駐守中右,保護士兵外出采集木材,被西部朗素殺害了。孫承宗憤怒了,派馬世龍去圍剿。王象乾擔心破壞安撫的局面,命令朗素捆綁逃亡的平民充當殺死王楹的人獻出來,又增加賞金一千兩。孫承宗正準備上疏爭論,而王象乾因為父母的喪禮離職了。
孫承宗擔心掌管錢款的人阻撓自己的權力,說督師、總督可以不兼設,請求罷免自己,如果不行,就不推舉總督。并且請求把遼東巡撫移到寧遠駐扎?;实勖钔V箍偠酵扑]。而張鳳翼認為是把自己放到死亡地帶,因而十分懷恨孫承宗。跟他的同鄉(xiāng)潘云翼、萬有孚等人極力誹謗馬世龍,來動搖孫承宗。不久,萬有孚被薊州巡撫岳和聲彈劾,更加懷疑是袁崇煥和馬世龍設下的陷阱。于是一起造謠,阻撓出關的計劃。給事中解學龍于是極力議論馬世龍的罪行。孫承宗很氣憤,上疏陳述防守御敵的對策,說:“在國門之內抵抗敵人,跟在國門之外抵抗敵人,情況是有區(qū)別的。我軍將敵人趕到二百里之外,跟敵人趕我軍到二百里之內,情況又是有區(qū)別的。廣寧,離我軍遠而距敵人近,寧遠,離我軍近而距敵人遠。我軍不向前進逼敵人,敵人將會向前逼迫我軍?,F在既然不能收復遼東,而寧遠、覺華島終不能夠放棄。請求皇帝下詔讓朝臣討論以下問題:軍隊是否能夠長期駐守,糧餉是否能夠長期輸送,關外的土地人民是否可以拋棄,筑城屯田戰(zhàn)爭防守是否可以建立,再考察敵人的情況是否果真不出擊坐守等待就能夠消滅,我不敢做百年大計的長遠考慮,只考慮到五年之內究竟會出現什么情況。倘若我的話不恰當,立即罷免卑職以確定國家大計,不要老是猶豫不決,讓那些貪生怕死、保全自己家人的臣子附合眾人之口,用殺死我一人來耽誤了國家大事?!庇譃轳R世龍辯解,揭發(fā)萬有孚等人相互勾結的情形。
萬有孚,是原侍郎萬世德的兒子,擔任廣寧理餉同知。廣寧失陷后逃回家,王象乾命名為廣寧道僉事,專門安撫插漢,大量侵吞財物。到這時因為孫承宗的言論被罷免。張鳳翼也因為父母的喪事回家,喻安性代替他。而朝臣認為總督不能裁并,命令吳用先總督薊、遼,代替王象乾。孫承宗討厭本兵趙彥多從朝中制約,稱病請求辭職,推舉趙彥代替他讓趙彥下不了臺,朝廷認為不可以。
這時寧遠城工程竣工,關外一切防守工作都已齊備。孫承宗圖謀大的軍事行動,上奏說:“先頭部隊已抵達連山、大凌河,盡快給我二十四萬兩軍餉,就可以立即取得軍事勝利?!被实勖钣嘘P部門滿足他的要求。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說:“軍餉給足了,他就可以胡作非為,不如答應他但不給他,文件來回往來就把這事拖延遲緩了。”孫承宗再次上疏催促,把實情報告給皇帝,皇帝為此整頓各部官員,而部隊最終還是沒有出發(fā)。
當初,方震孺、游士任、李達、明時舉被貶謫,孫承宗確實彈劾過他們,后都為他們請求寬恕,又稱贊楊鎬、熊廷弼、王化貞的功勞,請求皇帝免除他們的死刑,把他們發(fā)配充邊,舉朝嘩然。給事中顧其仁、許譽卿,御史袁化中紛紛上疏辯論駁斥,皇帝都置之不理。正好孫承宗敘論五防的功勞,各臣將要稱病乞求罷官,于是派遣宦官劉應坤等人攜帶十萬兩國庫銀犒賞官兵,而賜給孫承宗坐蟒、膝..,另佐以金幣。
這個時候,魏忠賢更加擅權,因為孫承宗功勞高,想拉攏他,叫劉應坤等人表明自己的意圖。孫承宗不跟他說一句話,魏忠賢因此極恨他。正好魏忠賢驅逐楊漣、趙南星、高攀龍等人,孫承宗剛巡視薊鎮(zhèn)、昌平,想到上疏皇帝未必親自過目,過去在講席時,每次當面上奏都有效果,孫承宗于是請求以祝賀皇帝壽辰為由,進入朝廷當面向皇帝報告機務事宜,想利用這個機會陳述魏忠賢的罪行。魏廣微聽到這消息,飛快報告魏忠賢:“孫承宗擁兵數萬人將要清除皇帝身邊的人。兵部侍郎李邦華作為內應,您立刻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了?!蔽褐屹t非常害怕,圍繞著皇帝的床哭,皇帝被感動了,命令內閣草擬圣旨,次輔顧秉謙舉筆寫道:“沒有皇帝的圣旨離開駐防之地,不是祖宗的法令,違抗的人絕不寬恕。”連夜打開禁宮大門召見兵部尚書,下三道命令派快騎兵制止他。又假傳圣旨告示防守九門的宦官,孫承宗如果到齊化門,將他捆綁送入。孫承宗到達通州,聽到命令就返回了。魏忠賢派人偵察,發(fā)現車子中放著一床用包裹包著的被子,后面只有鹿繼善一輛車子而已,這才稍微減少了懷疑。而魏忠賢的黨徒李蕃、崔呈秀、徐大化接連上疏詆毀孫承宗,竟把他比作王敦、李懷光。孫承宗于是閉門謝客,請求辭職。
天啟五年(1625)四月,給事中郭興治請求朝廷討論孫承宗的去留,議論冒領軍餉的又接踵而至,于是交給朝臣討論。吏部尚書崔景榮堅持留用他,于是下詔挽留勉勵,而以精簡將官、淘汰士兵、清理糧餉三件事責令孫承宗的匯報,孫承宗正在派遣各將分別駐守錦州、大小凌河、松、杏、右屯各要害地區(qū),開拓土地又有二百里,罷免大將王世欽、尤世祿,副將李秉誠、孫諫,裁軍一萬七千多人,節(jié)省開支六十八萬兩。而言官仍在不停地議論馬世龍。到了九月,才有柳河戰(zhàn)役的失敗,死亡四百多人,詳情參見《馬世龍傳》。于是臺省彈劾馬世龍,并提到孫承宗。送上的有數十道奏疏。孫承宗請求辭職更加堅決,十月才得到批準。先前已多次加封為左柱國、少師、太子太師、中極殿大學士,于是又特別加封光祿大夫,蔭庇他的兒子為中書舍人,賜給他蟒服、銀幣,在行人的保護下回家。而用兵部尚書高第代替他做經略。不久,喻安性也被罷免,于是廢除巡撫不再設立。
當初,高第極力壓制孫承宗,請求撤除關外兵來防守關內。孫承宗反駁他,高第很不滿意。第二年,寧遠被包圍,于是上疏說山海關關門只有五萬士兵,談論這事的人更加以為是孫承宗的罪過。孫承宗向戶部報告說:“高第剛到山海關時,曾發(fā)給十一萬七千人的糧餉,現在只發(fā)給五萬人糧餉就足夠了?!备叩诠嬉驗檎f話荒謬而被定罪。后來魏忠賢派他的黨羽梁夢環(huán)巡視山海關,想羅織孫承宗的罪名,沒有得到什么就停止了。孫承宗在山海關四年,前后修復九座大城、四十五個城堡、練兵十一萬,建立戰(zhàn)車營十一個、水兵營五個、大炮營二個、前鋒后勁營八個,制造甲胄、器械、弓箭、炮石、渠答、鹵盾等器械一共有數百萬之多,開拓土地四百里,開辟屯田五千頃,每年收入十五萬兩銀子。后追敘寧遠戰(zhàn)役的功績,蔭封兒子錦衣世襲千戶。
莊烈帝即位,王在晉進入朝廷擔任兵部尚書,對孫承宗痛恨不已,堅持說馬世龍和茅元儀迷惑中樞機構,敗壞了邊關事,又唆使諫官等交口詆毀孫承宗,來阻止他出來做官。崇禎二年(1629)十月,大清兵進入大安口,攻取遵化,將迫近北京城。朝臣爭相請求召回孫承宗。下詔以原官職兼兵部尚書防守通州,仍舊進入朝廷朝見皇帝。孫承宗到任,皇帝在平臺召見他。慰勞完畢后,皇帝問他方法謀略。孫承宗報告說:“臣聽說袁崇煥駐守薊州,滿桂駐守順義,侯世祿駐守三河,這是很正確的。又聽說尤世威回到昌平,尤世祿駐守通州,似乎不大好?!被实蹎柕溃骸皭矍湎敕朗厝樱鞘裁匆鈭D?”孫承宗回答說:“守住三河可以阻止敵人向西逃跑,遏止敵人南下。”皇帝認為很好,說:“你打算怎樣為朕保衛(wèi)京師?”孫承宗說:“當此危難之際,守城的人苦于饑餓和寒冷,不是萬全之策,請求皇上整頓守城器械,加倍犒勞士兵,以安定人心?!彼龅挠嬛\都很合皇帝的心意?;实壅f:“愛卿不必前往通州,就為朕總督京城內外的軍事事務,仍舊參與軍事策劃?!贝叽偈纵o韓火廣草擬詔書下發(fā)給有關部門鑄造邊防器具。孫承宗出來時,記時的漏刻已經二十下了,立即檢閱環(huán)衛(wèi)都城部隊,五更時才結束,又出都城檢閱外城。第二天半夜,忽然傳旨孫承宗防守通州。這時戰(zhàn)爭的烽火已傳遍京師近郊,孫承宗率二十七名騎兵從東便門出發(fā),中途逃亡了三人,快馬加鞭直抵通州,守城門的人幾乎不讓他們進城。進城之后,跟保定巡撫解經傳、御史方大任、總兵楊國棟一起登上城墻加強防守。而大清兵已迫近都城,于是急忙派遣游擊尤岱率步騎三千人前往增援。片刻之后又派副將劉國柱統帥二千士兵與尤岱匯合,而派遣密云兵三千人駐守東直門,保定兵五千人駐守廣寧門。這期間派遣將領收復馬蘭、三屯二座城邑。
到十二月四日,就發(fā)生了祖大壽的兵變,祖大壽是遼東的前鋒總兵官,跟袁崇煥一起進入衛(wèi)所??吹皆鐭ㄏ陋z,害怕受到懲罰,于是跟副將何可綱等人率領所屬的一萬五千人向東逃散,遠近的人都受到很大的震動。孫承宗聽說,急忙派遣都司賈登科攜帶秘書的親筆信去勸慰祖大壽,而命令游擊石柱國飛馬前往安撫各軍。祖大壽看見賈登科,說:“我部士兵趕往前線支援,接連打勝仗,希望得到豐厚的獎賞。城上的人都罵我們是強盜,投擲石塊打死了幾個人。派遣出去巡邏的士兵,被指責是間諜而把他們殺死了。立下了功勞卻被當作罪過,所以要逃跑回來。我部應當直搗朵顏,然后回來負荊請罪,等候處罰?!笔鶉飞细髀凡筷?,將士們手持弓箭、大刀對著他,都流著眼淚說:“督師已被殺死,又將用大炮轟擊我軍,所以到了這里?!笔鶉€往前追,祖大壽已經很遠,于是返回。孫承宗報告說:“祖大壽的處境已經非常危險,他又不肯接受滿桂的指揮,于是造謠激發(fā)眾人東逃,并不是他的部下都想叛亂。應當免除殺戮,想方設法安撫人心。遼東將領很多是馬世龍的老部下,臣小心地見機行事,派遣馬世龍快馬前往通告,他的將士一定自動歸順,祖大壽不值得擔心。”皇帝高興地聽從了。孫承宗寫密信告訴祖大壽應立即上奏章陳述錯誤,并且率領部隊立功贖罪,而自己理當代他向皇帝表白。祖大壽同意了,一條一條地陳述東逃的原因,全都如同將士們所說的,皇帝很寬厚地答復了他。命令孫承宗遷到關門駐守。各將聽到孫承宗、馬世龍來了,很多人都自動前來歸附,祖大壽的妻子左氏也用大道理譴責她的丈夫。祖大壽集合士兵等候命令。
當逃散的士兵出關時,關城遭到搶劫掠奪,關門罷市,人心惶惶。孫承宗到達后,人心才安定下來。關城原有十六里,衛(wèi)城只有二里?,F在敵人在關城內,關城不能夠防守,衛(wèi)城與關城相連,可以步行上去。于是另外修筑城墻,擋在關城之間,在城墻上開挖洞口使大炮能夠平伸出去。城內的水不充足,一天一夜挖了一百口井。原來淘汰的小官小吏、流亡寄居本地的共有千余人,無所事事就想惹是生非,都由官府供給糧食,讓他們巡察街道,看守炮臺,保護倉庫,都有事情可做。里面的不能出去,外來人往往被巡邏的騎兵抓獲,因此關門能夠得以保全。于是派遣馬世龍率步騎兵一萬五千入關增援,命令游擊祖可法等率騎兵四營往西駐守撫寧。崇禎三年(1630)正月,祖大壽入關拜見孫承宗,孫承宗親率五百人穿著鎧甲在大門迎接。孫承宗以誠相待,當天在教場上排列步騎兵三萬人,舉行誓師的禮儀,大家的疑慮一下子都消解了。
這時我大清兵已攻占了遵化,并派兵駐守它。這月四日攻占永平,八日攻占遷安,于是攻取灤州。分兵攻擊撫寧,祖可法等人堅守,沒有攻下。大清兵于是向山海關進軍,離關三十里安營扎寨。副將官惟賢等人極力請求作戰(zhàn)。于是回過頭攻擊撫寧和昌黎,都沒有攻下。正在這時,通往京師的道路受阻,孫承宗、祖大壽的軍隊在東邊,馬世龍及四方援軍在西邊。孫承宗召募不怕死的人沿海抵達京師,才知道山海關城還在手中。山海關西南有三縣,即撫寧、昌黎、樂亭;西北有三城:即石門、臺頭、燕河。這六座城池東邊保護關門,西邊環(huán)繞永平,都是近山海關的軍事要地。孫承宗告誡各城嚴加防守,又派遣將領駐守開平,收復建昌,聲援部隊始相連接。
京師正在戒嚴,全國各地保衛(wèi)京師的部隊先后到來的有二十萬。都駐扎在薊門及京師周圍,沒有人首先前進。下詔降旨多次督察催促,各將也時有攻擊,但沒有人能打敗敵人收復失地。馬世龍請求先收復遵化,孫承宗說:“不行,遵化在北面,容易攻取而難于防守,不如暫且讓敵人占領,分散敵人的兵力,我軍應先進攻灤州。現在應當多造出聲勢,暗示將要攻擊遵化的形勢來牽制敵人,各軍開赴豐潤、開平,聯絡山海關的部隊攻擊灤州。占領了灤州就用開平部隊防守,而用騎兵決戰(zhàn)以攻占永平。占領了灤州、永平之后,山海關與永平就連成一體,再攻取遵化就容易多了。”方案確定后,于是命令東西各兵營一同前進,孫承宗親自到撫寧督戰(zhàn)。五月十日,祖大壽及張春、丘禾嘉各軍先抵灤州城下,馬世龍及龍世祿、吳自勉、楊麒、王承恩隨后到達,過了二天攻克了灤州。而副將王維城等人也進入遷安。我大清防守永平的部隊,全部撤出回到北邊,孫承宗于是進入永平。十六日,各將謝尚政等人也進入遵化。四座城市都收復了?;实蹫榇嗽诮紡R里告謝,并大加賞賜,加封孫承宗為太傅,賜給蟒服、白金,世代繼承錦衣衛(wèi)指揮僉事。孫承宗極力推辭不接受太傅的封號,并多次上疏稱病乞求退休,皇上下詔安慰他。不同意他的請求。
朵顏束不的反叛,孫承宗命令大將王威打敗了他,又賞賜給他銀幣。早先因為冊立東宮太子,加封為太保。等到《神宗實錄》完成,也加官如上述。孫承宗推辭不受,并不停地乞求退休?;实勖铋w臣討論他的去留,沒有結論。特地派遣中書攜帶親筆詔去慰問,于是到任管事。崇禎四年(1631)正月出關東巡,抵達松山、錦州,回到山海關,又西巡,全部檢閱了三協十二路然后返回。逐條上書陳述東西邊防事務八件事,皇帝都采納了。五月因為考核期滿,下詔加封太傅兼領尚書的俸祿,蔭封尚寶司丞,賜給蟒服、銀幣、羊酒,孫承宗再次推辭不接受太傅。
當初,右屯、大凌河二城池,孫承宗已派兵駐守,后來高第來代替他,都撤走了部隊,二城池于是被平毀。到這時,丘禾嘉巡撫遼東,建議收復廣寧、義州、右屯三城。孫承宗說廣寧路途遙遠,應當先占據右屯,在大凌河筑城,逐漸向前推進。兵部尚書梁廷棟支持他,于是在七月動工。工程剛完成,我大清兵大部隊到來,將城重重包圍。孫承宗聽到后,快馬趕到錦州,派遣吳襄、宋偉前往救援。丘禾嘉多次改動出兵的日期,宋偉跟吳襄的關系又不和睦,于是在長山被打得大敗。到了十月,城中糧食吃完了而援軍又毫無希望,守將祖大壽力量用盡出城投降,城池又一次被平毀。廷臣追究修筑城池不是好計謀,紛紛上疏議論丘禾嘉和孫承宗。孫承宗又接連上疏稱病。十一月皇帝批準他的請求,賜給他銀幣乘驛車回家,議論他的人追論他喪師辱國,剝奪他的官職在家閑居,并且剝奪他在寧遠時世代的蔭封。孫承宗又上書陳述邊防計策的十六件事,而極力說丘禾嘉軍事謀略自相矛盾的過失?;实壑蓝选T诩揖幼∑吣?,朝廷內外多次請求征召任用他,沒有批復。
崇禎十一年(1638),我大清兵深入內地。在十一月九日進攻高陽,孫承宗率領家族人抵抗。大清兵將要離開,圍繞著城墻大聲叫喊了三次,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。說:“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,按照法令應當攻破它。”又一次包圍了高陽城。第二天攻陷,孫承宗被捉。望著朝廷叩頭后,上吊自殺,終年七十六歲。
他的兒子舉人孫翶,尚寶丞孫鑰,官生孫鈰,生員孫钅含、孫鎬,侄子諫,以及孫子孫之沆、孫之滂、孫之氵景、孫之潔、孫之氵憲,侄孫孫之澈、孫之氵美、孫之泳、孫之澤、孫之渙、孫之瀚,全都戰(zhàn)死了。督師宦官高起潛報告了這事。皇帝嘆息再三并追悼他,命令有關部門從優(yōu)照顧。掌權的楊嗣昌、薛國觀等人暗中壓制,只是恢復了他的原官職,給予祭奠下葬而已,福王時,才追贈為太師,謚號文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