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| zhú rú | 注音 | ㄓㄨˊ ㄖㄨˊ |
首字母 | zr | 詞性 | 名詞 |
近義詞 | 竹筍 | ||
反義詞 | 竹葉 | ||
基本解釋 | 1.一種中藥。淡竹或苦竹莖﹐經(jīng)除去綠色表層后﹐用刀刮出的帶狀物。能清熱除煩﹑和胃止嘔等。見(jiàn)明李時(shí)珍《本草綱目.木四.竹》。 |
竹茹,中藥名。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、大頭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(Munro) McClure var. pubescens P.F.Li或淡竹PhyILostachys nigra( Lodd.) Munrovar. henonis (Mitf.) Stapf ex Rendle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。全年均可采制,取新鮮莖,除去外皮,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,或削成薄片,捆扎成束,陰于。前者稱“散竹茹”,后者稱“齊竹茹”。青稈竹,多生于平地、丘陵。分布于廣東,廣西。大頭典竹,生于山坡、平地或路旁。分布于廣東、海南及廣西。淡竹,多生于丘陵及平原、分布于黃河流域至長(zhǎng)江流域間以及陜西秦嶺等地,尤以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山東等省為較多。具有清熱化痰,除煩,止嘔的功效。用于痰熱咳嗽,膽火挾痰,驚悸不寧,心煩失眠,中風(fēng)痰迷,舌強(qiáng)不語(yǔ),胃熱嘔吐,妊娠惡阻,胎動(dòng)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