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| gū zhú | 注音 | ㄍㄨ ㄓㄨˊ |
首字母 | gz | 詞性 | 名詞 |
近義詞 | 獨竹、獨立的竹子、孤獨的竹子 | ||
反義詞 | 茂密的竹林、群竹、密集的竹叢 | ||
基本解釋 | 1.獨生的竹。 2.古代的一種管樂器。因用孤竹制成,故名。 3.古代樂曲名。 4.商周時國名。在今河北省盧龍縣。 5.《莊子·讓王》"昔周之興,有士二人,處于孤竹,曰伯夷﹑叔齊。"后遂用"孤竹"借指伯夷﹑叔齊。 6.竹的一種。 7.復姓。見《通志.氏族二》。 |
孤竹,名詞,亦作“觚竹”。最早見于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。甲骨卜辭有關竹氏的活動,有40多條紀錄。今河北唐山灤南、遷安、秦皇島盧龍以及遼寧西部出土的商代玉器、青銅器,發(fā)現多件器物帶有“孤竹”銘文。孤竹國的歷史記載還散見于《國語》、《管子》、《韓非子》、《史記》等古籍。孤竹國是北方建國最早的子姓墨氏侯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