藉田亦作“籍田”、“耕田”。(1) 周代天子、諸侯征用民力耕種的公田。周代村社被分割給各級貴族。村社內(nèi)部的土地被分為公田和份地。公田是公室的田,其收獲物歸該村社所有者天子、諸侯、貴族等采邑主所得。這種公田即藉田。藉田借助村社民力耕種。(2) 中國古代官田中一種,是天子親耕之地。相傳起源于周天子,每逢春耕前,周天子、諸侯親執(zhí)耒耜在藉田上三推一撥,稱為“藉禮”。是以農(nóng)為邦本政策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以后歷代相繼,偶然舉行藉禮。至清代,作為一種制度推廣。在首都和各府州縣設(shè)置先農(nóng)壇和藉田,由天子和州縣官分別主持藉禮。藉田仍由民力耕種,天子及州縣官所謂“親耕”僅具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