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說:百病的最初生成,一定是由于燥濕、寒暑、風雨等外界變化和陰陽、喜怒、飲食居住失常等內(nèi)傷所致,邪氣合而入體,就會有脈癥顯現(xiàn),邪氣入臟,就會引起名稱不同的疾病,我已經(jīng)知道這些情況了。而各種疾病,病人大多是早晨感覺神氣清爽,白天安靜,傍晚病情加重,夜間最嚴重,這是為什么?
岐伯說:這是由于四季的氣候變化造成的。
黃帝說:我想了解四季的氣候變化情況。
岐伯說:春天生發(fā),夏天成長,秋天收斂,冬天閉藏,這是四季的氣候變化的規(guī)律,人體也是與之相應。將一日分為四時,早晨則為春天,中午則為夏天,傍晚則為秋天,夜半就是冬天。早晨人體正氣開始上升,病氣衰落,所以病人早晨神氣清爽;中午人體正氣成長至盛,正氣盛就會勝過邪氣,所以白天病人安靜;傍晚人體正氣開始衰落,邪氣開始生長,所以,病人病情加重;夜半人體正氣閉藏,邪氣獨占全身,所以病情此時最重。
黃帝問:疾病變化時常與前述的情況不合,這是為什么?
岐伯說:這是因為病與四時之氣不相應,某一內(nèi)臟單獨生了病的緣故,這種情況在臟氣所屬之五行被時日所屬之五行所克時,病情加重,在臟氣所屬之五行與時日所屬之五行相同或克時日所屬之五行時,病情好轉。
黃帝問:怎么樣治療呢?
岐伯說:順應自然界時日的五行屬性的變化加以治療,疾病就可望治愈。能夠順應自然界時日的五行屬性變化來治病的醫(yī)生就是高明的醫(yī)生,不能順應這種變化來治病的醫(yī)生就是粗陋無知的醫(yī)生。
黃帝說:說得對。我聽說針刺之法有五種變化,來針刺井、滎、輸、經(jīng)、合五種腧穴,我想知道其中的規(guī)律。
岐伯說:人有五臟,五臟有五時、五行、五音、五色、五味這五類變化,每類變化都有五種腧穴與之相應,所以有五五二十五個腧穴與五季相應。
黃帝說:我想要了解五臟的五種變化。
岐伯說:肝屬木,為陰中之少陽,是牡臟,在五色里為青,在五時中為春,在五音中為角,在五味中為酸,在日為甲乙。心屬火,為陽中之太陽,是牡臟,在五色里為赤,在五時里為夏,在日為丙丁,在五音中為徵,在五味中為苦。脾屬土,為陰中之至陰,是牝臟,在五色中為黃,在五時中為長夏(即六月),在日為戊己,在五音中為宮,在五味中為甜。肺屬金,為陽中之少陰,是牝臟,在五色中為白,在五音中為商,在五時中為秋,在日為庚辛,在五味為辛。腎屬水,屬陰中之太陰,是牝臟,在五色中為黑,在五時中為冬,在日為壬癸,在五音中為羽,在五味中為咸。以上就是五臟的五變。
黃帝問:五臟的五變所主的五個腧穴是怎樣的呢?
岐伯說:五臟主冬,所以冬季針刺五臟的井穴;五色主春,所以春季針刺五臟的滎穴;五時主夏,所以夏季針刺五臟的腧穴;五音主長夏,所以長夏時節(jié)針刺五臟的經(jīng)穴;五味主秋,所以秋季針刺五臟的合穴。這就是所謂的五變所主的五腧穴。
黃帝問:各個原穴如何配合,才能將井、滎、腧、經(jīng)、合、原六個腧穴都配合好呢?
岐伯說:原穴唯獨與五時不相應和,而是歸屬于本經(jīng)的經(jīng)穴來配合,以對應五變主五腧的數(shù)目,因此仍是六六三十六個腧穴。
黃帝說:什么叫五臟主冬,五時主夏,五音主長夏,五味主秋,五色主春?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。
岐伯說:疾病在五臟的,取井穴針刺;疾病顯現(xiàn)在氣色上的,取滎穴針刺;病情時輕時重的,取輸穴針刺;疾病影響聲音變化的,取經(jīng)穴針刺,特別是在經(jīng)脈盛滿而有淤血的情況下;疾病在胃,以及由于飲食不加節(jié)制所致的病,取合穴針刺。因為胃病及由于飲食不加節(jié)制所致的病都與食之五味有關,所以稱為味主合。以上就是所謂的五病的針刺法則。